紫色酸性磷酸酶及共生丛枝菌根真菌参与象草磷素利用的机制植物紫色酸性磷酸酶(PAP)和共生丛枝菌根真菌(AMF)已被报道参与磷素的高效利用,但两者联合的相互作用仍不清楚。前期,本团队筛选到可能调控象草适应低磷的关键基因PpPAP,并初步明确接种AMF可促进象草在缺磷条件下的生长。在此基础上,本团队将通过表达模式分析、亚细胞定位分析、生化酶学性质表征和转基因植物功能分析等,解析PpPAP高效利用磷素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分析象草对接种不同AMF的生长响应,筛选具有高效共生菌根效应的有益AMF;通过分析超量表达和干涉PpPAP的转基因象草对接种AMF的生长响应,揭示PAP和共生AMF在象草高效利用磷素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将深入解析象草高效利用磷素的调控机制,为培育磷高效象草新品种提供理论支持。目标如下: (1)解析PpPAP在象草磷素高效利用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基因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生化酶学性质及转基因研究,揭示其高效利用磷素的分子机制。 (2)分析象草对接种不同AMF的生长响应,筛选高效共生菌根效应的有益AMF,并探究PAP与共生AMF在象草磷素利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为培育磷高效象草新品种提供理论支持。 植物获取土壤磷养分的不同策略 在低磷胁迫下,植物形成了多种从土壤中获取磷素的策略,主要包括改变根系形态和构型(如促进根的伸长,增加根毛和细根分支等)以及调节根系分泌物(如增加有机酸和磷酸酶的分泌等)的根系途径;还包括依赖于与 AMF 的互惠共生(如增加菌丝侵染率和菌丝密度等)的菌根途径。
文章分类:
研究方向
|